1)第152章 第 152 章_我做农场主的那些日子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蒜泥大佬在现代文坛是一个怎么样的地位呢?

  嗯……基本上可以这么说吧——九成的文字从业者都是看着他写的小说所改编的电视剧长大的。在那个电视剧的黄金时代,能够和港台武侠电视剧打擂台的也就只有蒜泥大佬的历史剧了。

  其实写历史小说并不难,尤其是在当时那个娱乐业枯竭,百姓资讯又闭塞的时代。

  那时代你有个什么错误都不会被读者发现,指不定还会有人将此奉为圭臬。但蒜泥大佬的特殊之处就在于,他写的历史小说即便到了后来网友们开启批判模式的时代争议都相当少,甚至于按照他小说拍摄出来的电视剧都能称得上高还原,经常被拿出来作为对比以批判如今的古装电视剧。

  其实一直有人觉得这很奇怪,在华国建国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以历史为耻,学习历史研究历史的都被称为不务正业。这种反史风尚甚至严重到了当时的许多考古发现都是得从昔日的东亚文化辐射圈请来专家进行鉴定和研究。

  在当初,最资深的华国文化和历史研究者不是华国人是很寻常的一件事,学历史先学洋文看洋书也是极为普遍的。

  想当然的,在这股风潮影响之下,考古发现也好,历史记载也罢,无论是服装礼仪还是文化记载,这些全都存在断档。

  即便有人整理并且艰难出书了,想要查询到这些资料也不容易。不要说当时的作者了,就连相关研究员都存在落后现象。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高准确率的蒜泥大佬自然是一个神话。根据广大网友的猜测,大佬如果不是本领域的专业研究员那就是来自有传承的隐士家族。

  猜后者的要更多一些。

  顺便说一句,蒜泥大佬其实当初不叫这个名字,他最初的笔名还挺诗情画意的,后来网络时代开启之后,大佬随手用了“不要叫我蒜泥”这名字开通了一个博客账号,因为过于接地气,从此大家就叫他蒜泥大神了

  咳嗯,说这些的原因是——拥有这么丰富资历的大佬,年纪究竟是多少岁呢?哪怕是往年轻了猜,夏东篱觉得蒜泥大佬肯定也要六十朝上了,说不定都是他爷爷辈啦!

  在带着大米离开长期居住的城市之前,他们的街道办正在进行适老化改造,作为家里的小孙子,夏东篱被指派到祖父和外祖家中监工调查了挺长时间。

  因此他对于适老化改造还是有些心得的。

  其实,如果撇开大型硬件不提的话,适老化改造还是比较简单,主要是要抬高床铺,在卫浴设施增加扶手,当然,如果能放个小凳子就更好了。

  夏东篱还特别贴心地给自家客房的小床增加了一个“l”形扶手。老年人腰腿力量比较弱,而且睡眠状态下长期保持一个姿势,起身时候有个拉力能减少不少腰部所需

  请收藏:https://m.bqg22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