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章 争取民心_陛下何故造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为那些豪族的胆小和“配合”,项阳大军很快就收集了巨量的粮食。

  若是把军士都派来运粮,未免太浪费了点儿,项阳头脑一转,决定开始成立“新军”。

  当然,说是“新军”并不严谨,准确地说,是更加正规化的民团组织,项阳将之称为“民兵营”。

  项阳的手中,不但有多余的粮食,而且还有无数现成的兵器。

  在击溃鲁海泽的大战中,虽然那些军队逃出了山,但是为了逃命,他们将兵器丢了一路,最后自然成为了项阳大军的战利器。

  与其把那些兵器丢在山里生锈,还不如利用起来,分发给新成立的民兵团。

  这些民兵团还没有受过严格的训练,暂时只能担任炮灰角色,无法发挥太强的战力。

  不过,那都是暂时的。

  项阳将之视为正规禁军的“预备营”,可以在战事激烈的时候,以最快的速度补充兵力。

  平常的时候,这些民兵团也能跟豪族的护院族人们较量一下,同时负责更大范围的情报收集。

  那些普通的村民,都从大凉朝廷得到了分来的粮食,甚至连豪族的土地也被分配给了普通的百姓。

  这就保证了,所有的百姓与民兵营们对于项阳的绝对忠诚,只有项阳才能保证他们得到的利益不会被强行收回,保证他们将来不会受到各个豪族的报复。

  大家参与民兵营,不仅是为了大凉皇帝陛下效命,更是为了保护他们自身的利益。

  若是真的被岳虎军或者豪族们杀回来,现在获得的土地和粮食,绝对保不住的。

  项阳只用了最简单的一招,就将关中的百姓与他们绑在了一辆马车上,甚至得到了大量的潜在兵员。

  跟随项阳突围出长安的文臣虽然不多,但也有几位,他们跟随项阳下山,立即重建了地方官吏体系,保证他们对于大凉朝廷的效忠有足够的延续性,而且将来再想把这些村民们组织起来时,要方便许多。

  在项阳的坚持下,这些基层官吏,选取的都是在本地较有名望的乡老和寒门士子,引这些原来在此时根本不可能为官或者不受重视的群体,进入大凉朝廷的体系之中。

  在此时代,是讲究士为知己者死的,项阳于微末之中简拔他们,虽然现在只是掌握一村一镇的小官小吏,却已经得到他们心中的感念。

  而且,以当时的价值观来说,既然这些乡老和寒门士子接受了大凉朝廷正式的策封,那就是项阳的臣子。

  在大凉朝臣与易安等军方将领看来,做到这一步,他们已经尽取民心了。

  但是,项阳做得却更加深入。

  他从更加基层的普通百姓入手,要求在朝廷中任职的寒门士子教授百姓识字,同时告诉他们,即使是普通百姓,也天然具有争取自己利益的权力。

  设下专达“天听”的闻方院,若有地方官吏处事不公

  请收藏:https://m.bqg22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