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40章 理想_841_扶得起的阿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南下的道路已经被堵死了。

  纪念与阿长两个人相当于是黑户。

  “咱们要是不进城,直接南下会被抓住。

  咱们要是进城,也弄不到通关文牒。

  与其想办法弄文牒,还不如想办法往南走。

  防线也不会是密不透风,总有疏漏的地方。”

  阿长提议说道。

  纪念有点无语:“被逮到了就是直接一个死。

  这些防线上的人可不会讲情面,或者说是可以用钱财贿赂的。”

  “那还是进城?”

  “先进城,然后想办法吧。

  城中有天网的据点,看看他们能不能想办法。”

  纪念说道。

  阿长感叹道:“果然还是外面有人好办事啊。

  这往南走,怎么感觉到处都是你天网的人。”

  “南边这一块几乎都算作是前线。

  天网在这里都是安排了重兵精锐,随时关注两淮和江东的情况。”

  “咱们找他们帮助,会不会暴露目标?”

  阿长担忧道。

  纪念道:“扬州和徐州之间的联络,你以为是靠什么来联络的?”

  “飞鸽传书。”

  “……那倒也不全是。

  人员之间传递信息也是有的。”

  “还是得动用天网的力量是吧。

  看你之前还下令所有天网蛰伏不再行动,现在还是不得动用天网。”

  阿长笑嘻嘻的奚落说道。

  纪念闻言怒气冲冲的道:“你干脆就留在北方吧,别跟我去江东了。”

  阿长赶忙道:“开玩笑,开玩笑,别生气啊,这不是缓和下紧绷的心情嘛。”

  城门口的士兵检查了两人,进入老城,并不需要核验身份。

  战乱年代,人员流动频繁,流民到处都是,户籍制度早就崩坏了。

  从周代开始,出门需要证件就已经开始施行了,周礼记载:路用旌节,无节者,有则不达。

  所以从周代开始,出门没有一个证明,就会寸步难行,甚至可能被抓来。

  户籍制度最严苛的还是在秦代商鞅时代,商鞅变法其中有一项举措就是编录户籍的改变,明文规定,推行连坐制度,鼓励相互检举没有户籍凭证的人,且没有凭证者不能留宿客栈。

  这里的户籍指代的就是——照身帖。

  汉代人出行的证明则分为了节和传,后来又分为公传和私传。

  公传就是官员出行需要的证明,后来又演变成鱼符。

  私传就是普通百姓出行需要的证明了。

  汉末这个时代,所有制度都在为战争服务,基层官府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提供粮食和兵源,这些和平时期的制度,反而并没有拾取起来。

  除开重要的军城,大部分的城池都不需要身份证明就可以入城了。

  不过按照常理,战争时代,更加应该严防死守流动人口。

  但显然冷兵器时代的统治者们还没有意识到反间谍的重要性。

  天网几乎是一手将间谍战争先进程度拉进了一千多年了……只需要缴纳一定的城门税就可以入

  请收藏:https://m.bqg22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