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后记_第二次握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百度搜索第二次握手天涯或第二次握手天涯在线书库即可找到本书最新章节

  我在一九七九年七月第一版的href=8608/im《第二次握手》“后记”结尾处写道:这部作品写得很不像样,“希望能允许我在今后的岁月里,如果还有机会,把这部粗糙的作品修改得稍趋完美一点”。

  这是真心话。所以,后来的二十七年里var.99lib./var虽然有多家出版单位与我联系,表达了重印、再版或收进各种“文库”的计划或期望,均被我谢绝。原因就是它写得不好。每次我都说“等新版本写出来再说吧”。

  还好,命运使我“还有机会”。如果从搜集和研究材料算起,恐怕有二十年了;而实际写作是从二〇〇三年十月二十九日开始的,至二〇〇六年三月二十一日共历时两年零五个月;现在,这个“新版本”呈献在大家面前。二十七年是一段足够漫长的岁月,很多东西丢失了,很多事物遗忘了;但是,当时两三千封热情的读者来信中,有几封信中提出的批评意见我却一直牢记在心。这次在新版本中都改正了。新版本肯定还会有很多缺点和毛病,有“硬伤”;我也仍然期盼读者的批评指正,准备在重印或再版时改正。

  但本书有的写法却并非“硬伤”。譬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一家发行量巨大的电影期刊发表了署名“一群留美中国学者”,题为《电影〈第二次握手〉在美国放映引起哄堂大笑》的“来信”,被多家报纸竞相转载。“哄堂大笑”的首要原因,说是据这群“留美中国学者”所知,99lib?“美国当年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没有任何中国人参加”——即使没有任何中国人参加吧,这就值得“哄堂大笑”了?

  几年后,八十年代中后期,一位参加过新中国核武器理论设计的著名物理学家发表文章说,href=8608/im《第二次握手》浓墨重彩,影响很大,可惜作品中的重大事件完全不符合史实,如说丁洁琼当年曾参加研制美国第一颗原子弹,而事实上并无任何中国人参加过该项工程云云。

  又几年后,九十年代前期,日本友好人士片山义郎历时数年译出的href=8608/im《第二次握手》屡遭日本出版商拒绝,理由也是书中写了一位中国女科学家参与研制美国第一颗原子弹,而实际上没有这样的事——上面,反复出现的“第一颗”说法不确切,应称“第一批”原子弹。这第一批原子弹共三颗,一颗用于试验,两颗用于轰炸日本。

  我把美国人托马斯·索维尔著《美国的民族问题》一书中关于“一位华裔美国女物理学家(应为‘留美中国女物理学家’)参加过美国研制第一

  请收藏:https://m.bqg22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