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43章两件事_影帝的懒散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电影节上,最重要的两件事:第一是竞赛,第二便是派对。

  竞赛自不必说,是电影展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来源,无数或年轻或老迈的导演希望借助这个平台来展现自己的思想,获得更大的推广。当然,更深层的价值则是,实现艺术上的交流。

  酒会,或者说是派对,是各大电影节的传统,多则几百场,少则几十场。电影节举办期间,当地的豪华酒店里都是夜夜笙歌。

  电影节不只是放电影,还是时尚品牌的秀场。跟广告植入一样,时尚品牌和电影产业如今是密不可分的状态。时尚品牌会请自己的代言明星开派对搞活动,电影发行方也会举办各种酒会,两者没啥差别,有时候还直接搞在一起。

  除了竞赛之外,派对也是影展的核心项目,电影的放映前后都要举办,不同地区的电影人还都相互捧场,属于重要的交际场合。

  上影节已经实现了后一点,剧组会举行宣传派对。等啥时候竞赛环节比派对宣传热闹,估计也就能有点含金量了。

  比起戛纳和威尼斯,柏林这边要稍微冷清一点。

  德意志老叔们兴许是觉得前几年跪舔好莱坞太过分,这几届都在坚持去好莱坞化。

  而影响也很明显,你不让老美的电影入围,那好莱坞明星就不来。就跟去年的威尼斯红毯似的,从头走到尾只有乔治克鲁尼一个大牌,从主席到记者,谁脸上都是一副尴尬到要死的神情。

  今年的柏林也不意外,仍旧秉持着艺术要求,拒绝了不少好莱坞作品。

  18部入围影片中,只有《杰恩曼斯菲尔德的赛车》是美国片,剩下的大都是亚欧非兄弟的电影,去好莱坞的意向非常明显。

  于是乎,今年的柏林电影节便越发的寒酸:节目更集中,日程更短,竞赛影片更少,展映电影也愈发减少,只有360部。

  美国电影带着好莱坞明星,好莱坞明星则跟着各种国际赞助商。没有赞助商,难道柏林电影节还真能靠着政府拨款活下去?

  别逗了,这是柏林电影节,又不是大众电影百花奖···

  不让人家入围主竞赛单元,那就只能让人家来展映。

  所以,波茨坦广场周边的大街小巷都是《碟中谍4》、《复仇者联盟》等好莱坞大片的海报。

  如此一来,柏林影展就被嘲讽成了“二手好莱坞”。

  科斯里克老爷子估计也是存在主义电影艺术家,一切为了存在,存在就是一切,为了柏林电影节的存续,被骂两句又能怎么样?

  青年影视当然也要举办自己的酒会,毕竟今时不同往日,当年还得蹭酒会宣传的小公司,此时已经成了国内巨头。

  “青年之夜”!

  还是那般土鳖且直白的名字,没救了···

  ······

  12日,清晨。

  今日便是《消失的爱人》首映的日子。

  大清早

  请收藏:https://m.bqg22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