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06章 【毁誉参半的大总统】_大世争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民国初期,在国学上能够成为大师的也就寥寥数人。

  真要是排出四个人的话,按照名气,可能是如下四位:梁启超、王国维、辜鸿铭、章太炎。

  可和大师相比,还有很多人的水准不见得比他们差,但却因为名气不够,只能屈于人后。眼下就有一位,名气很大,但一直都是在官场上的名望。

  他也是民国建国之后,五位大总统之一,闲赋在家的徐世昌。

  光绪十五年的进士,翰林院庶吉士,翰林编修……在翰林院潜心研究学术达十年之久,沉得住气。最后才追随了袁世凯,成为其左膀右臂。他名声上最大的污点就可能是当年的‘戊戌变法’时期,光绪准备发动政变,囚禁西太后慈禧。而光绪联系的外援就是袁世凯,可惜,这位看似老实敦厚的家伙,却向慈禧的亲信大臣当时直隶总督荣禄高密了。

  而建议袁世凯高密的谋士,正是当时袁世凯最为亲信的谋士――徐世昌。

  兵部尚书。

  东三省总督(在他之前都是满清王爷,正黄旗担任的总督)。

  军机大臣。

  民国首任国务卿。

  继续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之后,民国第四位大总统。

  ……

  这份履历,在清末民初,都是数一数二的扎眼,堪称民国权柄最重的几个人。而且徐世昌还是张作霖的恩主,当年要不是徐世昌在东三省总督的位置上,一眼就相中了当时还是小军官的张作霖。张作霖也不可能从被诏安的土匪头子,一跃成为东三省蹿升速度最快的军官。短短几年时间,就晋升成为中将师长。

  除了这些耀眼的政治履历之外,不要忘记了。徐世昌还有一个身份,进士出身,翰林老爷。

  他可是主持过会试的主考官,在举子的称呼中,是至高无上的‘大宗师’、文坛领袖。

  “徐世昌愿意出任东北大学的校长,王永江敢和他争吗?”

  “借他两胆也不敢啊!可问题是。他是大总统啊!”

  “如果说他愿意呢?”

  “怎么可能,他可是大总统啊?”

  王学谦笑道:“如果我被人从浙江督军的位置上轰下来,我也可能去大学当教授。到时候你们东北大学就是我的金主啦!”

  “哥,你别以为我年纪小,好糊弄!”张学良的小脸纠结的像是一个包子,嘴巴崛起来有一指多长。

  王学谦用蛊惑的声音继续说:“这样和你说吧!你父亲给你安排的这些,无非是让你积累班底。但问题是你这样的积累很慢。因为你太年轻,才二十一岁,等到你的班底能用的时候。那些你所看重的人,能够独当一面至少要在三十四岁。十五年的培养,还不见得有成效。就算在那个时候,这些被你看重的人才,也撼动不了老帅们的地位。”

  张学良放下心头的纠结,仔细筛过王学谦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越

  请收藏:https://m.bqg22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