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七十章 穷凶恶及(二)_铁血兵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七十章穷凶恶及(二)

  镜头2:几辆工交车被炸得面目全非地横躺在地上,汽车零件、破碎的玻璃上粘满了已经黑的鲜血和人体组织,到处是残肢断体,到处是流出来已经黑的内脏,车头上火还在燃烧,司机身体前倾,头部已经被烧成了焦碳……

  镜头3:一具尸体靠在院墙上,双眼呈现一对血窟窿,眼球已经被挖了出来,鲜血将军装染成了黑色,这是一名武警战士,僵硬的双臂摊在身前,十个手指全被砍掉。在他的旁边,还有一具身上布满刀口的半裸的尸体,尸体没有头皮,白森森的头盖骨裸在外面!下面字幕显示:这是武警某部指导员,暴徒先用棍棒将他打昏,再用刀将他捅死,最后割掉了他的头皮!

  镜头4、5、6:在河边的几个兄弟从浮土中拉出一具头几乎被砍断的尸体,这是一个边防军的通讯员,一个不到2o岁的小伙子;到处都是弹洞的政府机关办公室,正在烈焰中燃烧的五星红旗,一群面目狰狞的恐怖分子,手里拿着武器和刚刚砍下来的人头,疯狂地喊着:“东突厥斯坦国万岁”,“安拉至大,坚持圣战的口号。

  ……恐怖分子嚣张放肆到这种地步,佛爷只怕都会火了。原来对恐怖分子的同情、怜悯甚至杀人的负罪感已经荡然无存,心中只有报复的念头。为我们所保卫的人民报仇。为在恐怖袭击当中牺牲的战友默哀,祈祷他们的在天之灵安息,血债血还!

  最后,巨大的电子屏幕上打出了中国政府就东突问题布的白皮书全文:

  “在中世纪阿拉伯地理学著作中,曾出现过“突厥斯坦”一词,意为“突厥人的地域”,是指中亚锡尔河以北及毗连的东部地区。随着历史的演进,中亚近代各民族相继确立,到十八世纪,“突厥斯坦”的地理概念已相当模糊,在当时史籍中也已基本无人使用。十九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列强在中亚地区殖民扩张的深入,地理名词“突厥斯坦”重新被提出。18o5年,俄国人季姆科夫斯基在使团出使报告中又使用了“突厥斯坦”的名称,用以从地理上表述中亚及中国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鉴于两地历史、语言、习俗的差异和政治归属的不同,他将位于“突厥斯坦”东部的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称为“东突厥斯坦”,或称为“中国突厥斯坦”。十九世纪中期,俄国先后吞并了中亚希瓦、布哈拉、浩罕三汗国,在中亚河中地区设立了“突厥斯坦总督区”,于是西方一些人称中亚河中地区为“西突厥斯坦”,或“俄属突厥斯坦”,把中国新疆地区称为“东突厥斯坦”。

  二十世纪初以后,极少数新疆分裂分子和宗教极端分子,受国际上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思潮的影响,根据老殖

  请收藏:https://m.bqg22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