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一三章 活埋_北宋穿越攻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方仲永记得,前世有某纪录片介绍陕西窑洞的时候,有一种窑洞给他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土坑窑。

  这种窑都在平原大坳上修建,先将平地挖一个长方形的大坑,一般深五至八米,将坑内四面削成崖面,然后在四面崖上挖窑洞,并在一边修一个长坡径道或斜洞子,直通原面,作为人行道。

  这种窑洞,实际上就是个地下室,冬暖夏凉的特点最为显著。

  侧面看,空空荡荡;俯视看,北京四合院,端的神奇。

  而且相比较而言,这种窑洞的使用历史最为长久,其使用寿命也要更长。《诗经》中称为“陶复陶穴”,够高大上了吧!

  只是因为出入不便,通风似乎也不太顺畅,才为更加便利的靠山窑所逐渐淘汰。但靠山窑大多修建于半山坡上,看似敞亮了,实际上是牺牲了部分的保暖功能。

  更重要的是,此次地震造成了大量的山石松动,说不定哪天就会形成山体塌方、泥石流什么的。

  方仲永可不想刚脱大难的百姓们,又被自己的臭主意给活埋了。所以,他想挖的是土坑窑,而且是简化版的,准确的说就是个坑。

  次日一大早,方仲永就找了把铁锹,笑眯眯地递给了折老大:“挖坑你会吧?你去挖一个比自己稍大的坑,要有五尺深哟!”

  折老大扑通一声就跪下了:“大帅啊,您可不能真的把小的活埋了呀!”

  方仲永恨铁不成钢道:“哪个要活埋了你,这是老子给大家准备的住处。只是未曾实践过,特意把这第一次的殊荣给了你。还不快去挖!”

  折老大一听不是要活埋了自己,兴高采烈地就跑去挖坑了。

  北地干旱,土质坚硬,尤其是黄土高原的黄土层又厚又硬,含水量极低。

  要不然,为什么就只有西北才有窑洞,而别的地方没有效仿呢?土质不合适啊!

  折老大腿脚不好,脚部借不上力蹬铁锹,见方仲永稍微走开了点,就喊了几个交好的一起挖。

  不多时,一个八尺见方、深约五尺的土坑就挖好了。三个人往里并排一躺,倒也宽敞,只是感觉总有些怪怪的,像从坟里爬出来的一样。

  见众人一脸黑线,方仲永笑道:“如此土坑,三五人不需半日即可挖好,若是再稍大些,约摸够一家人避风寒了吧!”

  祖百世笑道:“此法甚妙,可解燃眉之急也。虽略有不雅,非常时期,些许忌讳自然是要行非常之事了。大人因地制宜,想出此等良策,实在是高明。”

  方仲永摆摆手:“其实这是跟牧人们学的。牧民们逐水草而居,若是帐篷损坏或是遇到大风雪,往往就会挖个洞保暖。苦是苦了点,可也比冻死强吧!拾人牙慧而已,算不得高明。”

  专门负责挑刺的胡生说道:“若有雨雪又当如何?”

  方仲永懒得理这不请自来的刺头,径

  请收藏:https://m.bqg222.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